蹊跷:工龄40年,62岁才退休,人事档案是怎么影响养老金的

来源:12333社保管查询管家作者:日期:2021-04-19

这位网友父亲的案例,正是印证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关于退休的条件,几乎人人都知道是参保15年以上,60岁(男性)退休。

“身份证年龄不靠谱吗?为啥不按照身份证年龄给我退休?”

一方面是出生年龄的认定,一方面是工作年龄的认定,可见人事档案有多重要,可惜很多人在退休时才发现,自己的人事档案有问题或者少材料。

“太好了!我竟然在市档案馆找到了原先就业的招工表,养老金一下子多了1300元!”

下面【社保精算师】将告诉你人事档案对养老金的影响:

01、影响出生年龄进而影响退休时间

按照身份证上的日期,网友父亲在2018年就满足60岁可以退休了,可因为人事档案里最早记载出生日期的《入团志愿书》才58岁,于是只能晚2年退休。

“明明都有身份证,为何日期不作数呢?”

对于如今退休的人,是经历过身份证从无到有的过程,而《身份证条例》(1985年9月颁布),以往的出生日期都是以纸质档案记载为准。

其中不乏为了招工篡改自己年龄的人群、无意识写错自己年龄的人群等,为此,1999年《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

严禁伪造、涂改职工档案,当职工档案记载的出生年月与身份证不一致时,以职工档案为主。

这就造成了部分人因为年龄的问题,无法按时退休,存在早退休或者晚几年退休的情况,毕竟“甘蔗没有两头甜”,当年达到了修改年龄的某种目的,如今只能将错就错。

02、影响工作“年龄”进而影响养老金数目

“当年的招工档案竟然如此重要,让我的养老金直接上涨1300元!”

这就是人事档案影响工龄进而多领到的养老金,比如说网友父亲,本来是40年工龄,但是退休时却按照28年工龄计算,原因在于视同缴费年限没有认定。

熟悉养老保险发展历程的人都知道,在1993年前后实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前,已经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固定职工,他们可以被认定连续工龄。

网友父亲缴费从1993年到2020年,之前的12年工龄因为没有认定,所以少领一笔过渡性养老金,而且基础养老金也大大减少。

按照大连市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公式来看:

过渡性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前年限+特殊工种折算年限)*1.4%

此人的过渡性养老金是(7962+7962*1.489)/2*12*1.4%=1665元。

因为多了12年工龄,于是,基础养老金多了这些钱:

基础养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工龄*1%=(7962+7962*1.489)/2*12*1%=1189元。

这就意味着因为少认定了12年工龄,竟然少了2854元的养老金,能够找回人事档案缺失的材料有多重要,我们一看便知。

03、没有人事档案,或者人事档案丢了怎么办

随着电子化办公的发展,纸质版的档案越来越少了,而没有人事档案的灵活就业人员,那就要以身份证年龄来认定退休时间,实际缴费年限来计算养老金。

“30多年过去了,那个单位早就不见了,我的人事档案也找不到了,工龄还能认定吗?”

那就需要上当地的档案局、原始招工部门(如何还存在的话)、用人单位属地档案馆进行查找,能够证明当年工作情况的招工材料等都可以。

在30年前那会,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国企职工,有的人下岗了,有的人还在岗位上,这些人都是可以享受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的,请一定要留意人事档案材料。


在线客服 计算器 意见反馈

BMFWDT

社保交通咨询请关注便民服务大厅公众号

点击可复制微信关注公众号,找人工客服